來源:搜狐網
發佈時間:2016-04-20
http://mt.sohu.com/20160419/n444888698.shtml
金山客這一群體泛指:迫於當時社會體制等一系列原因,從清朝末年到民國初期的幾十年間,許多不甘於貧窮、戰亂的年輕人,不惜遠赴重洋前往異國他鄉;辛苦一生,終於可以在晚年榮歸故里時,家鄉父老對其的敬稱。
在那段漂泊異鄉的艱苦歲月裡,作為資本主義社會最底層的生產建設者,每天都會被資本家強制安排各種高強度的工作;超負荷的人力輸出,來自精神和身體極限的多重壓榨;食物的匱乏,身體經歷長時間的營養嚴重不良……因此,許多人倒在了異鄉的土地上。
吃苦耐勞的精神在那個年代,尤其是在金山客這個群體體現的是淋漓盡致。生命的價值有時候可以是螻蟻般的脆弱,但生命的輝煌也同樣可以彪炳史冊。當第一輛美國的蒸汽火車呼嘯著穿越東西部的繁華都市;那震耳欲聾的鳴笛聲,仿佛就是埋葬在鐵軌下的華人勞工們在對家鄉的呼喊。
繁華的背後永遠都離不開“骯髒”的修飾;在鑄建文明的過程中,不知道有多少金山客暴屍荒野埋骨他鄉。在資本家源源不斷地資本積累過程中,金山客的血淚史也變的越來越厚重。
金山客的傳奇不止是被銘記於歷史,他們有許多人經過不懈的堅持努力,忍受了無數的艱難困苦終於在異國他鄉安生立足。
有付出就會有收穫,苦盡甘來的金山客不乏成為當地財政的經濟基石。財富的不斷積累,但思鄉的情緒卻越來越濃,常年漂泊他鄉的金山客落葉歸根。滿載一生所有財富,全部塞到那一隻只象徵身份的金山箱中。久居異鄉重歸故土,不止是帶回金錢財富;長期被西方文明耳濡目染,一些先進的文化也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精神的啟迪。許多金山客自願出錢,投資經濟建設,改造家鄉環境。金山客用實際行動表達出對故鄉的眷戀。
嘉士利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應運而生。從開平最早的幾間糖餅小作坊,到嘉士利食品集團擁有六家子公司、五大生產基地。嘉士利在六十年的發展歷程中,再一次讓我們看到金山客的那種敢闖、敢拼、堅強不屈、吃苦耐勞的不朽精神。在幾十年歲月的沉澱下,嘉士利食品集團騰飛發展,一躍成為民族食品第一品牌。相信在不遠的未來,嘉士利民族品牌也將成為中國製造的代表,成為世界級品牌!